在供给侧品牌商库存压力持续加大,需求侧消费者消费升级并回归理性的背景下,特卖经济应运而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国特卖市场以大众消费品为主,需要先以优惠价格培养消费者购买品牌折扣商品的习惯,从而扩大特卖市场,加之消费观念回归理性,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理念推动特卖经济发展。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特卖经济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显示:
特卖一般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段里,以优惠的价格出售指定的商品,一般以商城或者专卖店为多。2021年中国特卖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6万亿元,消费者购物理念将更加理性。 “好品牌、好品质、高性价比”将成为中国消费的一大趋势。
按市场定位来说,不同于海外的奢侈品及高端产品定位,中国特卖市场定位于大众消费品,且更重视二三线城市的发展。中国特卖模式以大众普遍能够接受的优惠价格培养消费者购买品牌折扣商品的习惯,其主打的品牌和高性价比特性,对具有品质追求但收入不如一线城市的二三线城市用户有较强的吸引力。
按渠道环境来说,中国已形成成熟的电商体系,先进的网络技术、完善的物流系统、发达的网络社交体系,为中国特卖电商提供多渠道发展,借助如微信小程序等线上轻渠道,中国特卖电商可以更好的触达消费者,提高订单转化率。
2023年特卖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近几年,我国不断提高节约资源在经济与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出台各种政策,鼓励相关产业发展,各地政府也是积极响应。在大时代的背景下,特价商品,也可以说是生产过剩的商品,迎来了自己发光发热的时代。
在大部分我们所熟知的经济市场中,上层是各大经销商以及代理商,下层是消费者群体,竞争最激烈的就是中层——也就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各色平台与门店。从现阶段的经营模式、商品类型以及消费群体来看,各连锁店仍旧处于扩张阶段,差异化并不明显。
“临期商品、折扣特卖”为主题的商超和门店悄然兴起,临期特卖也加速呈现连锁化、品牌化的扩张趋势。2021年临时食品市场规模已达318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01亿元。业内普遍认为,临期食品和尾货赛道是典型的千亿元赛道,实现这个赛道的品牌化和连锁化进程,才刚刚启程。
天眼查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新增临期食品企业125家。以头部企业好特卖为例,不到3年已经完成5轮融资,其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多个重点城市布局超过400家门店,预计未来三年门店总数将超过5000家。除了这些新晋品牌,大型的零售商超也纷纷抢滩折扣店。盒马、永辉超市、苏宁等传统商超品牌都已入局。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但增速放缓,消费者在消费升级的同时也逐渐回归理性,对商品品牌和性价比更为看重。在供需两端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特卖模式应运而生,以优惠价格和优质商品为主要卖点吸引用户,有效弥合下行周期消费者品质追求和理性消费的矛盾点,成为抗周期的最佳商业模式之一。
服饰消费为特卖平台最核心业务,四分之三用户关注服装折扣优惠。各类商品中,服饰鞋包是特卖用户在平台上最主要消费的类别,占比超六成。消费者对服饰箱包个性化需求高,且其折扣更容易激发消费欲望,74.4%的受访特卖用户表示会关注服饰鞋包折扣优惠情况。
后疫情时期的到来以及群众消费观念的转变,特价商品市场迎来了一次罕见的发展机遇,相关电商平台、线下店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随着特卖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许多企业开始精耕如母婴、保险等领域的垂直特卖平台,但服饰、鞋包等穿戴类商品仍是目前中国特卖平台最核心业务。
特卖一方面整合优质品牌资源,另一方面限时低价销售的模式,能加快商品流转速度,以及去库存压力,具有模式优势。目前电商平台发展模式同质化现象明显,开始更加聚焦于综合运营和社交拼购模式,在该环境下,特卖模式凭借其运营特点和抗周期特性,有机会成为电商平台发展探索的新方向。
此外,随着线上流量价格提升,特卖平台发展线下渠道趋势愈加明显。目前中国线下特卖市场增长稳健,且用户消费升级追求的情况下,线下特卖形式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对于购买商品的体验情况,线下渠道的价值凸显。同时随着消费者性价比需求加强,以及下沉城市居民消费能力提升,更下沉的县城等地区的消费人群有望被激发特卖消费意愿,加上现阶段电商物流发展更加成熟,未来特卖经济或将扩大发展覆盖范围,渗透至更广的用户群体。
特卖经济报告有助于企业及投资者洞察中国特卖经济行业市场供需行为,评估中国特卖经济行业投资价值,为相关企业提供第三方的决策支持。报告内容有助于特卖经济行业企业、投资者了解市场供需情况,并可以为企业市场推广计划的制定提供第三方决策支持。该报告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中国特卖经济行业年度供求数据分析,报告具有内容翔实、模型准确、分析方法科学等特点。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特卖经济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