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拦蓄“驯服”强降雨
——探访邢台市信都区彩虹山
(资料图)
在这一轮强降雨中,位于邢台市信都区西黄村镇的彩虹山再次经受住了特大暴雨的考验:3天的降雨量相当于往年一年的降雨量,但山上塘坝、梯田、树木、道路安然无恙。
7月31日下午,雨停当日,记者驱车赶往浅山丘陵区的彩虹山。蜿蜒上山的水泥路完好无损,间或有浅浅的水流漫过。6000亩山场披满了绿装,草木郁郁葱葱,林间一个个坑塘蓄满了雨水,丝毫看不出受灾的模样。
今年70岁的郭镇忠,退休前是原邢台县林业局干部,曾获评全国林业劳动模范。他已在这里治山播绿14年,带领造林队伍在荒山上种下了40多万棵树。谈起治水减灾经验,老人说,靠的是乔灌草与集雨工程网,将雨水层层拦蓄在山上,大幅削减了径流的规模和冲刷力。
“野草是防止水土流失的第一道防线。”郭镇忠指着林间和道边密密麻麻生长的野草说,他们不仅种树还坚持护草养草,草与灌木、乔木形成合力,吸收雨水、延缓水流、滞留枯枝落叶和泥沙,有效防止了泥石流的形成,降低了水流对山坡、路肩的侵蚀和冲击。
与此同时,郭镇忠还设计修建了一套由拦水渠、塘坝、蓄水池、渗水池、水窖等设施组成的集雨工程网,与植树时开挖的成千上万道水平沟和树下凹型的树坑一起,直接拦蓄雨水量超过20万立方米。
“我的集雨方法可简单概括为‘自上而下,层层拦蓄。窖池塘坝,互连互通。汇集自如,自流灌溉’。”郭镇忠带着记者走到缓坡式的山顶下方,林间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清澈的溪水横向缓缓流动。这就是彩虹山依山就势开挖的拦水渠,总长近5公里,让强降雨在山顶附近形成的径流改变了流向,顺渠自流到宽敞的1号塘坝。
“1号塘坝蓄水量约1.1万立方米,这次暴雨下了一天多才灌满,然后顺着引水渠流进2号塘坝。”郭镇忠一路介绍着彩虹山的集雨工程。拦水渠与4个塘坝、4个蓄水池和2个水窖等蓄水设施互连互通,一个蓄满水后再注入下一个,由此实现层层拦蓄。同时,山上但凡有合适的地块就改造成渗水坑,周围种上一圈树,目前已建设了大大小小30多个渗水坑。
“如今,彩虹山的雨为我所用,治山治水显现出了成效。”郭镇忠将自创的集雨工程形象地称为“窖池塘坝齐集雨,栽树浇地不犯愁,节能便利又环保,满山树木绿油油”。据实际监测,彩虹山已做到降雨50毫米林地不出水,降雨100毫米林地出清水,降雨200毫米池窖塘坝蓄满水,降雨300毫米以上仍能平稳排水。
据了解,彩虹山一带平均年降水量仅400毫米。十几年前,下场大雨就会裹挟着泥沙冲下山,水土流失严重。“山上没有地表水,地下水开采困难,低水高调费用太高,要植树治山,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缺水难题。”郭镇忠在太行山区干了一辈子林业,懂得大山的脾性,积累了丰富的治山经验。他思来想去只有向天“借水”一个办法,于是为彩虹山设计了这样一套集雨工程,一方面有效集雨,让彩虹山种树种中药材不缺水,另一方面让彩虹山成功抵御了多次大暴雨袭击,没有发生过一次灾情。
“拦水防土流失,拦水防灾减灾。”郭镇忠认为,小流域治理好了,大流域防汛就好搞了。(河北日报记者王永晨、邢云)